查看: 4074|回复: 8

再走古丈,在反思中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篇补交的作业,再不补上,我怕自己会慢慢忘掉这次行程。懒,真是一种难治的病,久治不愈,反复无常。

在百花齐放的公益界,找一个位置窝着并不难。想功利点,大把官办组织任你选,搭搭时间,网网人脉,混足了脸熟,整个“星级”、“百佳”并不算太难;想纯粹点,各色民间组织也多如牛毛,进出来去自如,活动灵活多样,多方体验混个开心又不用瞎忙;想高大上,大牌基金会、市级义工组织是首选,既红又专,刷到群里微博上朋友圈里就倍有面子;想玩深沉,自己拉个团队,做点想做的事情,只要无害于社会,或者有想法有个性能助人,逼格高不害人也是公益。对了,我们不谈慈善,也不谈慈善和公益的异同,太难老师没教过,不懂也不会做。



窝在麦田有个鸟意思?就别提发不发工资发不发劳务费发不发补助了,车费路费、吃喝住玩都得靠自己掏腰包,即便看你劳苦功高,或者没有功劳有苦劳给你整个什么金麦客银麦客什么的,又有X用?不能换钱,上WC又太硬,丢哪都嫌占地方。我总在想自己呆在麦田是图个什么,得到什么、为了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废了我很多脑细胞和时间,却总没有得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我想,等我想通了,我就会走了,正如很多曾经活跃的ID以及站在ID后的背影,他们玩过,投入过,开怀过,当然也思考过。结果,他们想通了,觉得自己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该走了,于是,隐了。


我还没走,真的是因为我还没想通,还没有等到我梦寐以求的答案。我想距离解脱更近一点,想更快一点,于是,我又去了走访,再来到了古丈。


谈到走访的过往,再也没有比第一次去堵河流域走访更深刻的了。坐面包车、坐农用车、坐摩托车、坐11路车,从早到晚,从天明到天黑,从太阳底下到煤油灯前,从饼干泡面火腿肠到走访对象亲戚家的座上宾以及米酒腊肉和土鸡。作为从未去过比我老家更穷的地方的人,这次走访可谓大开眼界。短短数天的走访,我们看得到积贫积弱,看得到家徒四壁,看得到孤儿祖孙,看得到孩子聊以裹腹的喂猪饭,看得到空空的米缸和油壶,看得到孩子深秋身着破旧衣衫和烂鞋,看得到独自抚养孙子孙女谈起来无奈老泪纵横的爷爷奶奶,看得到美好大地红色光环下苟且活着的一只只蝼蚁。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破烂墙壁上的奖状,看到了短如寸指的铅笔头下写出的俊秀的字体,看到了他们涂在门板上的对父母的思念,看到那清澈的双眸里透露出的对未来和理想的渴望。当然,走访并不完全是苦行僧,我们遇到了热情的老师、善良的向导和好心的村民,对了,还有让人记忆犹新的土鸡。那会的走访前培训时,负责的老大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不要让老百姓杀鸡啊不要让老百姓杀鸭啊不要让老百姓杀鹅啊,当然,老大们没有说杀羊杀牛,一只羊几个人也吃不完山里也卖不掉,牛是劳动力是山里珍贵的劳动力甚至比人还金贵。那会儿,老大们还说了,万一农家杀了鸡什么的,吃不吃都要给钱的,一只少的50多的80不等。现在想来,那时山里土鸡真便宜,50一只,现在在城里只能看鸡毛飞不见土鸡腿。城里的高富帅白富美们,想土鸡想的哈喇子都出来了,到手的200块的土鸡估计也都是放养的饲料鸡了吧。回忆到这里,我又要为当时与鸡的偶遇和抉择而懊恼了,因为走访时真有走访的农户杀了鸡,可想到培训老大们的谆谆教导我们不敢动筷子啊,只能望鸡兴叹把鸡肉留给主家和孩子了。对了,那会在农户家吃饭是要想方设法留下餐费的,按人头15元。现在应该不用在农户家吃饭了,一来条件好了走访人员口味叼了,农户家的锅啊灶啊炒菜方式啊恐怕一般人接受不了,二来有了村村通公路,走访变成车访,再也不用在山里绕半天了,时间安排的好的话走访完一个点完全可以乘车赶到镇上农家乐来个商业版冲里菜,三来部分走访对象家庭残缺不全找不出个做像样的饭的人,受外界市侩风气的影响民风有变,村民也不会强留下来吃饭。关于走访的吃饭问题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说下:少年们,只能回忆下以前15块钱的农家拼饭历史了。


谈到走访的成绩,也再也没有比参加古丈的麦苗班更感怀的了。第一次去古丈,更多的其实不是去开荒,而应该说是收割,因为那是第一届麦田班的毕业。麦苗班对大麦田来说是一个试点,对群山环抱下的古丈小城也更是一种探索。开班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各个偏远乡村里的穷孩子汇聚在一起,会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而参加那次的毕业典礼,真让人切身感受到了孩子们身上散发出的朝气和活力,以及让人难以料想的无限可能。典礼举办前,我们总在想,这些孩子会不会很羞涩,很拘谨,很怯场。但在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孩子们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出其不意,抛去出身不讲,谁又想得到眼前的这些孩子都是山窝窝里走出来的穷人家的孩子?自信而小有成熟,稳重而彬彬有礼,所有的一切,都在传递一个讯息,那就是资助人金钱的资助和生活的关怀值了,不远千里赶来的志愿者代表们值了,古丈团队办起这个麦苗班值了。这次再去古丈,很想再次回味下当年参加麦苗班结业典礼的感动,再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再去找找两年前在台上登场的孩子们是否安好,可惜时间不巧火车误了点,只看了后面的小半场,却依然感慨万千。


谈到走访的畅想,再也没有比马边、临沧、大化让人牵挂的了。去过大化,可惜由于选点的原因,没有赶上传说中的路程最绕、步行最远的某弄,基本是一路车访到村里。没有感触到远、堵、险的大化走访不算一个成功的走访,所以至今都不好意思跟人提起去过大化,怕描述的太平淡冷了听众猎奇的心。想去马边,看看麦田期初建设的几所小学的模样,正常使用也好,撤并也好,没落也好,那是麦田的历史,书写了前人的辛酸的足迹,顺便感受下5小时的行程是多远,能走过多高的山,多远的路,或者是雨后的烂泥路还难不难。想去云南,不是想看彩云,是想看看彩云下面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孩子,是否还住在破学校里,还缺不缺水,还是不是破衣烂衫下被紫外线晒的又黑又红的脸。但有时候也在想,有些地方,再不去,以后再也看不到了。麦田的十年,其实也是落后地区逐渐改善和发展的十年,村村通到乡村了,出门不远能上水泥路了。自来水和电都入户了,很多老旧的土房子木房子也在危房改造等政策下翻新重建了。穷的地方还有,不像以前那么多了,面也不像以前那么广了。我们应该欣喜地看到农村面貌在一天天改变,即便还有因病致贫、留守儿童等新老问题,但整体情况在逐渐好转。我们也可以欣喜地伤怀,以后适合走访的点和家庭不会那么多了,还能走到的地方也不是那么穷了。趁着还能走,还想走,还有得走,争取机会去下想去的地方吧。


我想这就算是我对麦田走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记录吧。


再回顾下这次古丈的走访,基本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按照计划在预料之中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走访任务,也多认识了几位天南海北的麦友,看到了大家依旧满怀激情地加班整资料。作为一个来过吉首数次,来过古丈两次的人,太多深刻的印象倒也没有,更精彩的回忆贴已经有人贴出过,我就不再记录一次流水账了。这里就把我对这次古丈之行的想法谈一谈,以供大家指点。简短梳理下,感触有三。


一是当地志愿者的团结合作和倾力付出。这次我们深圳几个人组团出行,其实是属于偶然,不像扬中上海那样是“蓄谋已久”的出行。古丈的走访贴发布的也不算早,基本距离五一放假就是2周的时间,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计划好五一的出行安排并且已经购票了。我们深圳同行的四个人应该算是临时组队,每个人的确认参加时间都不一样,好在平时在分社都比较熟悉,搭档起来默契有加。我们四人基本是兵分三路赶往吉首,提前并没联系要当地麦友接站接待的。不过热心的湘西分社麦友还是提前了解了我们的行程,安排了多位志愿者接站,从早上6点到下午3点,几位志愿者等了近10个小时,实在让我们受宠若惊不浅。虽然这次走访是古丈团队的承接事务,百里之外的湘西分社能做到如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两个团队的团结和协作精神。一线团队作为各项目的具体承接方和执行方,肩负重任且事务多琐碎凌乱,希望两个团队都会更好更快更稳定发展。


二是特殊孩子的关怀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双溪组这次走访了四个孩子,小组讨论通过了三个。第一个孩子便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打小这个孩子便患有甲亢,因为治疗的不系统不规范,现已转成甲减,这个家庭因为孩子的治疗问题,每年都要花费不少钱,这对一个主要劳动力已经50来岁且无专项技能、还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了。对这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治病问题成了家庭年度最大项的经济支出,随着孩子的长大和父母的衰老,这个支出收入比例还会继续增大。孩子也自觉得是自己的疾病拖累了家庭,在家时常被父母数落病情,在外又要忍受他人对她因病外凸的眼珠和有些异样的脖子的另类眼光,我们很难想象得到这个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这个孩子升入了初中,希望她能多得到一些关爱,那被耽搁的病情也希望能早点稳定和康复。另外的三个孩子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很重视,虽然也有经济上的困难,但对孩子的家庭教导都不错,孩子都比较讲礼貌,学习中等以上。


三是走访资料的整理标准亟待统一和同质化。现在总社把资料审核权限下放到分社,各地分社助学组对资料的整理要求和严格程度不同,造成数据和资料的整理标准千差万别。现在的走访资料,不光是在分社审核前就数有争议,不少已经公开寻找资助人的资料也是漏洞百出,感觉上这一年多来走访资料的数据可靠性下降了。也有分社对走访资料的“地方标准”让外地麦友无所适从,感觉上是换一个走访地点就是一个标准,换一个负责人又是另外一个标准。甚至有的时候,完善资料时候为了做资料而做资料,填报数据偏离走访实际和常理。其实一个孩子的家庭通过几个人的实地探访和多头询问,基本能摸清家庭的底子,是否够得上资助标准基本上已有定论。在这种结论几乎明朗的情况下,过分纠结于收入支出比之类的数据又有何意义呢?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我们在论坛公布的数据,如果连自己人都说服不了,又怎么让麦田志愿者作为传声筒去说给其他人听?


最后,谨以此文向助学部某人交差,向古丈团队的“例行任务”搪塞。顺以感谢此次古丈走访中遇到的总社的种子、扬中的麦友、上海的麦友、武汉的麦友、吉首的麦友。感谢相遇,感谢同行。
发表于 2016-5-10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好文!
发表于 2016-5-1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患有懒癌的人还写这么详细、这么条理的文字,赞,大赞 
发表于 2016-5-1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正在拟定新的走访表格·新的走访表格将会和目前使用的有很大的区别。
但还没有确定最终的修改意见哈。再等等会通过论坛公示和实际试用的。
发表于 2016-5-1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叙述看不明白,麦苗班不是移交给项目部运作了吗?怎么助学部的人还在掺和??是助学部没事可做了吗??
发表于 2016-5-1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虽然退出助学部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是看不惯某些人的作风!
发表于 2016-5-1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阅读了,有一些感触。向楼主和楼上所有的人致敬!
发表于 2016-5-1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和扬中的探总聊天,说到大麦田有个人写古丈走访感想帖子,说什么没有走过大化的险不算是去过大化

嗯,然后我心想这人说话的方式怎么有点像那个谁谁呢

然后我爬论坛一看,果然是你这个货

别废话了,下次来大化,绝对给你最远最险的,下次可以先和我预谋,给你开个后门

六哥,我很认真看帖子的,前半段的废话我一字没看,后半段一字不落的看完

第三条,我强烈同意你说的,虽然我没有参加过其他外地的走访,所以不懂其他地方和我们要求的走访标准是啥不同,但是关于走访支出和收入这一块,我觉得真的挺烦的,有时候家长就是不愿意说真话,你婉转的揭穿后他还是不说,你有办法吗?

所以,如果能取消这一块,添加多一点其他内容,能不能减轻我这种数盲的烦恼,但是取消也应该不可能吧

发表于 2016-10-2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孩子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1 21:53 , Processed in 0.0745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