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83|回复: 0

20170302《春城地铁报》报道麦田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6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麦田秘书处 于 2017-3-6 16:19 编辑

不仅仅是助学机构
麦田要做公益孵化平台

麦田基金会副秘书长   昆明麦田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   供图
春城地铁报记者   熊玥
  2005年,青年画家莫凡从深圳来到云南诺邓,在大青树下给乡村孩子们上了一堂美术课,麦田计划从云南开始生根发芽;2006年,广告人李剑霞在杂志上看见关于麦田的报道《篱笆墙内的孩子》的温情,昆明麦田从此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旅程。
  “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乐享教育,成为自由、独立并具备公益视野的人。”这是麦田的教育观。从 “麦田计划”走到独立注册的“麦田基金会“,至此已经拥有11年助学经验,全国有78支麦客团队,10万注册志愿者。开展捐资助学、兴趣课程、素质拓展等项目,切切实实改善着贫困山区儿童及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生活状况。
  爱心从“篱笆墙里的故事”开始
  “教室的墙是用竹篱笆搭建的。晨光透过竹篱笆,画在书桌上,画在课本里,画在大山孩子的脸上,画在那好奇的眼神里,也画在无忧的笑容中……”麦田计划首次宣传报道《篱笆墙内的孩子》用故事和照片温暖着社会爱心人士,也温暖了远在云南昆明的李剑霞。
  昆明麦田这一走就是11年,这也成为李剑霞生命中意义非凡的11年。从志愿者,到昆明分社召集人,到麦田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她经历着结婚生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经历着中国公益蓬勃发展的十年,麦田切切实实改善着贫困山区儿童教育状况。她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公益的无数可能性。
  “坚持下来的驱动力是责任。”那时年轻,没有太大的宏图愿景。从一对一助学项目的执行开始,从最初的武定和文山两个资助点,逐渐扩大到数个资助点。最困难的时候,昆明麦田只有2名志愿者。学生开学了,工作迫在眉睫,那几十个学生的家访、资料收集,助学款发放,信息反馈等着他们一件件去落实。
  楚雄武定猫街镇猫街中学,全校前50名中有17名来自“麦苗班”。麦苗班是麦田计划坚持多年的项目,经过家访和资料审核,把贫困学生聚集在一个班级里,50名学生,每个班级预算3年费用总计25万元。学生们领取统一的校服和学习用品,接受音乐、美术及其他领域“第二课堂”教学。“建立了团队氛围,学生们相互促进,势必会对成绩有影响。”助学机构很难影响教育模式,成绩是他们工作成效的最大反馈。教育专家曾分析过麦苗班带来的影响。
  比起广告人的身份,外界更为熟悉和乐于提及她的“公益人”身份。不过也得益于广告行业的履历,让“商人”李剑霞为公益事业插上市场化的翅膀。多年的商业工作经验为公益领域带来启发,区别于其他公益机构,管理模式从召集人制到项目负责人制,拆分每个项目,由一人做主导,其他人配合,由此成长起一大批志愿者。
  “公益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李剑霞的理想是45岁之后退休全职做公益,这个愿望的实现提前了很多年。在此之前她一直以志愿者身份去管理昆明麦田,直到去年6月份,对自己的广告公司逐渐放手,把天平往公益最大程度倾斜。麦田基金会的发展模式、内部构架、志愿者管理系统逐渐完善,为了让昆明麦田有更多发展可能性,她希望放下麦田基金会的管理工作,“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与秘书长沟通今年的发展计划,达成共识提出“创设年”的主题,又把自己绕进去了。
  “谢谢孩子,给我们表达爱的机会”
  “翠湖”是李剑霞在麦田的网名。莫凡、种子、啦子……在麦田,志愿者被称为“麦客”,每一个“麦客”都有自己的代号。今年是麦田计划的第12个年头,注册的“麦客”已经超过10万。
  “麦客中心”是李剑霞在麦田基金会负责的志愿者部门。经过多年的志愿者团队管理经验,已经开发出完整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加入麦田没有门槛,只要参加活动就能成为志愿者;通过服务时间累计资历,成为正式志愿者;认证志愿者有投票权;还设有岗位志愿者。志愿者就是麦田的核心竞争力,麦田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平台,让每一个“麦客”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最大的能量。
  橙色是麦田的文化标识,当象征麦田的橙色穿在麦客们的身上,他们找到了归属。像朋友,像家人,反正不仅仅是同事。他们频繁地聚在一起,畅谈公益理想,去山区帮助孩子们。李剑霞和他们携手相处了一个10年,又向下一年10年走去。  
  橙色的麦客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一个城市,这是麦田最具代表性的周年活动。年会上,大家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享经验,评选优秀的麦客,制定项目发展计划。2011年,昆明麦田获得了举办年会的机会,同年麦田拥有了基金会的身份,开始走向正规化。凭着完善的方案,周密的计划,麦田六周年年会回到了发源地“云南”。恰巧处于怀孕生子期间,麦苗班的项目实施也迫在眉睫,李剑霞带领着团队尚小的昆明麦田无限挖掘潜力,完美地完成了两个重大项目。
  麦客贺海善从麦田公益合作者成为麦田理事,这是具有代表性的志愿者故事,但这样的故事在麦田具有普遍存在性。起初作为企业代表参与麦田公益项目,在红谷任职的贺海善希望用商业思维去推动公益,开发市场化的公益模式,通过引进企业独立公益性产品进行尝试。合作期间,开发几款红谷女包,将规定时间内的产品盈利捐赠给麦田,用于资助麦苗班、建图书馆。贺海善身上具有强烈的公益意识,他的公益商业思维与麦田的市场化道路不谋而合,为麦田走向市场化提出了很多建议,他的身份也从参与者变成了麦田理事。
  贺海善曾说:“做什么事都必须建立在平等之上,才能长久。个人和企业做公益,资助的不仅仅是那些孩子,其实更是自己。”这道出了无数麦田志愿者的心声,“谢谢这些孩子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麦田夫妻在麦田广泛地存在,管理“麦客中心”的李剑霞说已经有十几个“麦二代”。他们心里明白,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扶持更多像“麦田”一样的民间公益机构
  “持续了十多年,一对一项目已经属于比较边缘的项目,一线有资助需求学校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了。”时代在改变,教育环境一直在变化。尽管麦苗班的优学效应一直在发酵,麦田最早资助的很多学生已经走上社会岗位。他们一直在探索更符合当下教育环境的助学模式和公益机构发展模式。
  “100元,能让一名孩子拥有:一个口袋+一本《彩虹口袋执行手册》+一份材料+一份口袋的邮费,让孩子们上一年具有创造性的美术课堂。”助学多年,乡村学校已经有完善的教学设施,但缺乏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师资。配套的教材、志愿者授课、网络课程培训,彩虹课堂填补了乡村教育资源的缺失。乡土课程、健康课堂、暖冬项目……“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我们根据特定阶段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麦田不是教育专家,麦田要做的是桥梁,输送最符合需求的教育资源。李剑霞说。
  要做一个平台,还是做一个品牌?经过论证,麦田要做一个推动人人参与的助学教育平台。2017年的主题是“麦田创设年”,推动秘书处架构建设与完善、专职团队建设、项目标准化建设,开发财务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用自动化、技术化手段降低人力投入;推动成熟分社注册及分社项目开发与筹款;用麦田十多年的经验,提供定制化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一套完整、规范化的模板,扶持更多像“麦田”一样的民间公益机构的发展。
  昆明麦田的定位是农村教育问题解决、推动云南本地公益事业发展。“我不想去走筹款的路,希望去探索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路。”李剑霞带领的昆明麦田已于2015年完成独立注册,重新开始“公益创业”。在转型阵痛中完成从志愿者团队到专业化、规范化公益机构的转变,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麦田队伍。
  “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方式重新设计“一对一”项目,除去资助款发放部分,还会增加阅读、美术、科技等教育方法,共同组成一个项目,包含执行、管理费用,以此保证项目持续发展。”李剑霞分析,其核心是项目市场化,形成生态、有效的运营模式。

        原文链接:http://ccdtb.clzg.cn/html/2017-03/02/content_30930.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5-1-29 06:10 , Processed in 0.0734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